近日,長沙經開區人社局(人才中心)聯合產經周刊推出的《大師風采》系列第七期講述了我院李煜昊“從業近三十年,練就一雙熔煉霧化領域‘火眼金睛’的故事。
他是敬業的班長,是一線的工人,也是穿著工服的研究員
在我院,眾所周知,粉末冶金研究所霧化制粉班是一個優秀的班組。他們總是能超額完成工作任務、解決熔煉霧化技術領域的種種難題,讓我院粉末冶金技術始終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他們班組研發生產了各類粉末,有些產品被列入國家“八五”軍品配套計劃項目,用于我國新型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的釬焊。
這個優秀班組有一個優秀的領頭羊李煜昊同志。
他自加入我院工作,二十七年來, 總是起早貪黑的那一個身影,無怨無悔,充分發揮了模范先鋒作用,2017年獲得集團公司優秀個人獎。他愛崗敬業,將班組的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的同時,他總是穿著工作服站在第一線,做那些臟活累活。他多才多藝,精通鉗工、焊工、機械、強電和弱電,也是羽毛球、乒乓球高手。
他勇于革新技藝,敢于啃硬骨頭,深知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他說,“科研工作者是負責研究,而我們則要把產品做出來,二者缺一不可。”很多時候生產一些新產品,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操作說明,他只能自己摸索。去年我院接到一批3D打印材料訂單,對熔煉班來說,它是一個全新的材料,第一次生產的時候成品率只有18%。李煜昊和大家一起,不斷反復地試驗,通過噴水、漏管,半年之后成品率基本上達到了38%。時間的歷練,讓他成為了一名做實驗、搞創新的科研大師。
像李煜昊這種具備創新意識的技術型人才和以經驗為主的技能型人才正是我院發展所需要的。
大師絕技——熔煉霧化領域的“火眼金睛”
霧化制粉技術,主要是把一種或多種金屬原材料通過一定的配比放入熔爐中,加熱到一定的溫度融成液體,去除其中的雜質后,將這些液態金屬倒入專門的管道,進入霧化機,最終在高壓水/氣沖擊下變成需要的高性能粉末。
其中,將金屬液體加熱到什么溫度是產品是否合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熟能生巧。李煜昊大師與金屬粉末“打交道”了近三十年,讓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熔煉金屬原料的時候,僅通過肉眼他就能知道溫度是否達標,而且非常精確。也就是說,李煜昊只需要觀察金屬液體的翻滾狀態和顏色變化,再結合大致的熔解時間,就可以判斷出金屬液體出爐的時機和條件是不是達到了。